HJC黄金城新闻
News Center
近日,福建省节能中心梳理汇总的现行有效节能政策法规汇编正式发布,hjc888黄金城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涵盖国家及地方层面多部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,从制度层面为绿色低碳发展搭建起全方位支撑体系。这些政策法规聚焦能源利用效率提升、产业结构优化、资源循环利用等核心领域,形成了从法律约束到政策引导、从国家规划到地方实践的完整治理链条。
在国家层面,多部基础性法律构成了节能工作的“四梁八柱”。1997年颁布并历经多次修订的《节约能源法》,明确了节能管理职责、重点用能单位监管等核心内容,成为工业节能领域的根本遵循。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《能源法》作为能源领域基础性、统领性法律,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,对能源规划、开发利用、市场体系等重大问题作出系统规定,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面法律保障。
针对清洁能源发展,2005年实施的《可再生能源法》通过总量目标制度、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等设计,推动风电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,并辅以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。而《清洁生产促进法》则从生产源头入手,通过鼓励改进设计、采用清洁能源和先进工艺等措施,实现污染物减排与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双重目标,为“双碳”目标落地提供了制度支撑。
地方层面,《福建省节约能源条例》结合区域实际,将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,对工业、建筑、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提出特色节能要求,hjc888黄金城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同时细化了节能监察机构职责与监测措施,形成了与国家法律衔接紧密的地方实施体系。
围绕能源消费全链条管理,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了精准管控体系。在工业领域,《工业节能监察办法》《工业节能管理办法》等文件明确了监管职责与企业义务,要求重点用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、完成年度节能目标,通过现场监察与书面监察结合的方式,确保能耗限额、能源效率标准等得到严格执行。
针对重点用能单位,相关管理办法要求年综合能源消费量达标的企业设立能源管理岗位,定期开展能源审计和能效对标,政府部门则通过激励与惩罚并举的措施,推动其提升能源利用效率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更是从源头把关,规定政府投资项目需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取得节能审查意见,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须完成审查,未通过审查的项目不得开工或投入使用,以此杜绝能源浪费。
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,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(2024年本)》通过鼓励、限制和淘汰三类目录引导社会投资方向,其中鼓励类新增智能制造、网络安全等领域,限制类和淘汰类则强化安全、环保、能耗标准,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。《十六部门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》则聚焦钢铁、煤炭、hjc888黄金城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水泥等行业,通过能耗、环保等多维度标准,推动不达标企业限期整改或退出,促进产业升级。
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成为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。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》聚焦工业、农业、建筑等重点领域,提出到2027年设备投资规模增长25%以上,重点行业能效达标率显著提升的目标,同时推进汽车、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,配套完善废旧产品回收网络,构建绿色循环体系。
《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》进一步细化实施路径,在石化化工、钢铁等行业推动老旧设备绿色化、智能化改造,通过引进工业机器人、完善网络基础设施等措施,提升生产效率与环保水平。而《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、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(2024年版)》则通过扩大能效覆盖范围、动态调整能效标准,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,助力“十四五”能耗强度下降目标实现。hjc888黄金城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
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加速推进。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》提出通过设备更新、回收利用等四大行动,提升资源利用效率,数据显示,2024年通过以旧换新带动大宗耐用消费品销售额超1.3万亿元,废旧家电回收量超63万吨,循环经济成效显著。
福建省结合本地实际,推出多项特色政策推动节能降碳。《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》实行分级审查制度,省级负责重大及高耗能项目审查,要求建设单位编制包含碳排放核算的节能报告,部分项目可实行告知承诺制,强化了源头管控的灵活性与有效性。
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方面,《福建省绿色制造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(暂行)》构建国家、省、市三级联动培育机制,要求绿色工厂设备符合能效标准且能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,绿色工业园区重点企业100%实施清洁生产审核,通过“点-线-面”协同模式推动制造业全面绿色转型。
此外,《福建省省级能效“领跑者”标杆企业申报指南》通过评选能效标杆企业,给予最高50万元省级奖励,引导重点用能行业提升能效水平;《福建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管理暂行办法》则对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单位实施在线监测,确保数据实时上传,为能耗“双控”提供精准数据支撑。hjc888黄金城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
从国家法律到地方细则,从工业节能到循环利用,这些政策法规共同构成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网络。随着各项措施落地见效,将进一步促进能源利用效率提升、产业结构优化与发展方式转型,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注入持久动力。